范思设计
回主页 公司简介 国际设计营 在线采购 设计频道 联系我们
 
           

曾坚,1925年1月28日生于上海, 1947年6月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曾在DR.Riehard paulick事务所,华东及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任室主任并兼作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工作。创建中国在香港第一个设计事务所华森公司,以及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大地建筑设计事务所,并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长。

主要作品:
中央八届七中全会会场的全部家具设计;毛主席住宅,毛主席纪念堂,莫斯科——北京国际列车高级包房及餐车,长江客轮,北京饭店新东楼,首都机场头等舱候机室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
主要论文及著作:
《沙发曲线的研究》;《柜类家具系列设计的研究》;《钢管插接结构的研究》;《我所了解的香港建筑师等。
       

为设计而生---室内建筑师曾坚先生


时间:2004年6月
地点:北京
初夏的北京,前所未有的37度的高温,笔者趁着热浪刚刚消散,在夜幕渐渐合拢时敲开了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先驱曾坚先生的家门,开门的是曾先生的革命伴侣和亲密爱人丁珊女士,丁阿姨总是笑语盈盈,不无自豪地介绍她跟曾先生那间虽然不大,但却处处充满曾先生精心设计作品的温馨居室:带滑轨的书柜,带可转动电话的写字台,暗藏机关的照片陈列墙...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曾先生则总是稳稳地坐在写字台后面,用他温暖而慈祥的笑容迎接着我这个不速之客。(范思)

范:您作为“包豪斯”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请您谈一谈“包豪斯”以及它与现代主义,简约主义的关系?

曾:我1943-47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就读,当时有两位教授黄作燊和德籍理查.鲍立克(Richard Paulick),他们虽未在“包豪斯”就读,但先后在美国和德国的格罗比亚斯(Gropius)工作和学习过,在建筑系是以“包豪斯”的教育方法和体系进行教授的。
对“包豪斯”我了解不多,只能就我所知简单说一说,现代主义和简约主义是历史上的两大潮流,它们涉及的面很广,包括文学、美学、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艺术等都有现代主义的流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二战以后欧洲许多城市成为废墟,为了尽可能快地发展城市,强调功能和技术,适应工业化生产的现代主义得到了推崇和发展,简约主义是二十世纪后期在国际上流行,成为流派,但简约思想早已是“包豪斯”设计手法的至高境界,他们认为简单的就是最美的,也是最难设计的。“包豪斯”的概念还涉及到建筑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的要点是启发式教育。一个设计题目下达后老师不作说明,让学生自己思考主题、功能、方案,如果有问题、学生自己作调查、接触实际同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范:在国外建筑师往往也做室内设计的工作,为什麽在我国要把室内设计师/建筑师单独分出来?
曾:据我了解,欧洲一些建筑业发达的国家以及美国都已有室内设计师/建筑师这种专门职称,而且还有注册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我国的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专业登上建筑舞台,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此之前建筑师在完成的建筑设计中包含着室内设计,那时所谓“室内设计”就是做装修详图,一些重要的民用工程项目,如电影院、大会堂、剧场等也做现在的那种室内设计,一般由建筑师、美术工作者合作,临时搭建一个室内设计班子来承担,所以那时没有做室内设计的专业人员。改革开放之风以及随之而来的建设热潮,使许多建筑师承担了繁重的建设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像过去一样做装修工作,再说此时的室内设计已不是简单的装修,人们在使用功能上、艺术上、技术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由专业人员来承担,于是一个新的专业室内设计诞生了。但是室内设计在一般情况下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而只是完善建筑设计的一个辅助设计,或者可以说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德国的鲁道夫.虏克曼(注)强调室内设计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否则,一位不理解建筑设计的室内设计师就拼命强调他自己的存在,在室内铺陈太多的色彩和想法,破坏建筑设计的整体风格。”
( 注:鲁道夫.虏克曼现德国德绍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此学院即原“包豪斯”的延续。)

范:您认为室内设计师和室内建筑师的称号有什麽区别吗?您喜欢别人把您称为室内设计师,室内建筑师还是建筑师?
在欧洲和美国都有这两种称号,他们对室内建筑师的称号要求高一些,使建筑师资格的一种,而室内设计师则只要有室内设计专业学历即可,但在实际执行中并不严格。我国在八十年代成立学会时在建设部的领导下曾向民政部申请成立室内建筑师学会,但当时民政部的领导并不了解具体情况和国际惯例就贸然表示“哪里来的室内建筑师,照这样说还有室外建筑师了”就这样室内建筑师学会就被改为建筑学会下属的室内设计学会,因此在我国这两种称号混用,没有区别。
至于我喜欢别人叫我哪种称号的问题,我认为职业称号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实际是哪种称号,我1947年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毕业理应是建筑师称号。

范:请您谈谈您是如何开始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的?
曾:我在1947年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学校德籍鲍立克教授要我去他的事务所工作,鲍立克的事务所是做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的事务所,我从此开始进入了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后鲍立克因东德解放于1949年回国,我亦因解放由党和国家分配工作。1952年我分配在华东设计院当室主任,由于任务需要,我兼职从事工程中的室内设计工作,成立了室内组,我有很好的机会参加一些重要工程的室内及家具设计,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做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的人极少。

范:您的设计哲学是怎样的?您是怎样把它们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的?
曾:感谢你对我提起设计哲学的问题,在此之前我并不认为有什麽“设计哲学”仔细想来,也许以下的观点是否可算作“设计哲学”,我始终认为“创新是室内设计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一个室内设计师来说,在他的设计中一个比一个有新意、有创新,这个设计师就会受到人民的爱戴,否则他的设计总是老一套没有新意,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被社会抛弃,对一个专业来说室内设计专业的持续发展过程,就像生命的发展现象一样,靠新陈代谢,众多的室内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立意创新,新的不断替代旧的,才促使专业的持续发展,并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这个发展的动力就是创新。

范:您对现在中国的室内设计现状有什麽看法?
曾:目前室内设计的队伍日益壮大,但有两个想法不吐不快:一是创新,这一点在我们的室内设计中体现不多,出现了设计呆滞现象,就是在千变万化的设计任务面前,设计师翻来覆去总是只有那麽几种手法,在自己既定的圈子里兜转,同时也就与创新无缘;二是我们现在进行的住宅室内设计动不动就要走高端,但是普通大众的需求应该是主流的,我希望有更多既经济实惠而又不乏美观的低价设计作品面世。

范:可否总结一下您的设计职业生涯,在这一过程里是否有值得回忆或是遗憾的事?
曾:遗憾的事倒有一件,1953年我在设计院工作开始做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到1989年成立室内设计学会,前后共37年,我没有利用这个时间为建立室内设计专业作些基本建设工作,例如对室内设计专业的性质、任务、理论以及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索,遗憾的是我一头扎进了具体任务,白白浪费了这37年的时间,以致后来建立室内设计专业时“仓促应战”,否则也许专业建立可以提早,而且可以有秩序地进行。

回到范思对谈录首页      


范思设计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邮政100101-200信箱 (100101)

客服中心:8610-64956392
电邮:13911624921@139.com